在一次国际公约翻译讨论现场,一个单词难住了很多参会者,这时,一位专家接过话题,娓娓道来,答疑解惑,指出了该词的出处、演化及其在公约中的准确含义,令与会者赞叹不已。
这个专家,就是中远海运人才发展院教授张铎。
航海英语“大拿”
1987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海洋船舶驾驶专业的张铎进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航海系担任教师。除了突出的专业水平,张铎对英语情有独钟,他用了大量时间钻研航海英语。有人说,张铎的大脑就是一本英文字典。但无人知晓的是,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张铎就喜欢随身带着厚重的英文字典,无论是到远洋船上工作,在大洋上航行的空余时间,还是在短暂的几天的出差时间里。一本牛津英语字典已经被翻烂了,张铎笑说,字典的破烂程度代表了对英语的掌握程度。2012年,张铎专门把自己英语学习的心得,特别是对英语单词学习的理解,汇编成册,出版了《英语词汇精通宝典》,向读者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英语词根的分类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引起了很大反响。
大名鼎鼎的国际海事公约专家
1998年,张铎进入世界海事大学(瑞典)就读海事安全管理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多年来张铎致力于海事安全管理和国际海事公约的研究,并成为业界大名鼎鼎的专家学者。
2010年6月, 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1978 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并于2012 年1 月1 日正式生效。为配合我国履约工作的开展,国家海事局成立了《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解读组,张铎成为了解读组成员。为了准确翻译和理解公约,张铎做了大量工作,国家海事局《stcw公约》履约英文翻译工作的最终定稿由张铎参与完成。同时,作为解读组成员,张铎参与编写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履约指南》成为我国履约的指导性文件材料。
同《stcw公约》一样,《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也是世界海事法规体系的四大支柱公约之一,于2013年在我国生效。张铎对该公约的原中文译文进行了全面修正,出版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中英对照版),成为船东协会、海员工会、船员服务机构等研究和实施《公约》的重要参考。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是一个重要的海上交通安全公约,在国际海事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张铎教授是我国第一个针对该公约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修正提案的专家,自2018年至今已提交了7份提案,在该领域为中国争取了话语权,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目前,张铎教授对《避碰规则公约》的相关修正建议已得到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的初步认可,为后续《公约》的修正工作奠定了基础。
发出航运的“中国声音”
在繁忙的教学培训工作之余,多年来,张铎教授积极参与国际行业组织工作,并多次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或顾问参加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会议,撰写了11份imo提案,提出了中国主张,发出了中国声音。
自2013年起,张铎教授担任亚洲船东协会(asa)海员委员会(sc)秘书,全面负责该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协助海员委员会主席以船东的视角为亚洲海员发出声音,维护海员的合法权益。
2023年1月,中国船东协会正式加入国际航运公会(ics),这是中国航运业与国际全面接轨的标志。张铎教授被任命为中国船东协会的高级顾问和对接ics的联络人和协调人,代表中国船东协会参加ics的各类会议,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代表中国航运界发出声音,维护中国航运界的权益。
做教育科研的躬耕者
在张铎看来,无论是教学,还是做学问,一是贵以精专,二是坚持不懈。30多年来,他潜心教书,桃李芬芳,专心科研,硕果累累。
2016年至2018年, 张铎教授指导青岛船院教师参与国际海事组织(imo)《高级值班水手示范课程》的编写工作和《精通个人求生技能(1.19)示范课程》的修订工作,将青岛船院海事教育和培训的教研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在全球推广,分享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得到了国际海事组织的高度认可,也提升了青岛船院的国际影响力。
多年来,张铎教授深耕航海教育与科研,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十多部,主持科研课题十多项,学术水平得到业界广泛认可。他连续两年作为主旨演讲专家受邀参加“中欧海上航道安全对话”;受邀参加大连海事大学《船舶值班与避碰》英文版本科教材编写工作;并担任大连海事大学留学生英文教材《走向全球海事治理》的主审。同时,作为海事技术和法律专家,多年受邀参加海事主管机关对疑难海事案件调查的分析,提供专家评审建议。张铎教授还参加了我国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海上维权法典》的编写工作,对《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中文译文进行了校译并出版,这些基础工作为我国海上维权的软实力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30多年来,张铎教授专注航海教育科研,深耕国际海事公约研究,为中国航运、中国船员权益积极发声。他用专业和敬业诠释一名教师和学者的责任与担当,在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时代征程中,他初心不改,躬耕不辍,砥砺前行!